槐香幽幽,怀乡悠悠
那星星点点的槐花氤氲着馥郁的香气,也氤氲着家乡的气息。
——题记
小时候的最爱,便是随妈妈去外婆家,看漫山遍野的槐树,采漫山遍野的槐花。槐花似乎长得都一样,一嘟噜一嘟噜挤在一起,每朵小花都开得那样珍重,矜持的放开白郁郁的花瓣。槐花的香是淡淡的,不像玫瑰的香气香得让人头疼。只要用鼻子嗅一下,然后呼出气,再吸进来,瞬间便觉整个身体都充盈了馥郁芬芳,肺腑肠胃都被这种香味渗透得很舒畅美妙。
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,柳絮纷飞又里看见了家乡。这时候,是槐花绽开的时候,,也是槐花饼飘香的时候,妈妈总会在这时的湛蓝蓝如水晶的天空下,牵着小小的我去摘槐花。
妈妈采摘的过程很简单,也很单调,外婆家里的一种简易自制的长竹夹总是能派上大用场的,把竹子裂开缝的那一头夹在槐花的茎上,往下轻轻一拽,一嘟噜小花就下来了。然而,我更愿意爬上那一棵棵或高或矮的槐树,用手触碰那凹凸不平给人以强烈的自然质感的树皮,在树上找一个坚实的树杈坐下,尖尖五指像一只笨笨的蝴蝶,躲避着叶子间的小刺儿,围绕着一串串槐花上上下下翩飞着。一会儿,手心里就是一把嫩嫩的槐花了,然后将这些槐花抛到妈妈挎的篮子里,扬起一阵可见的黄白色的清风。
坐在树杈上,四周的香气包围着我,使我整个身心都醉了。偶尔间抬起头,远处天际飘浮着几抹如雪的云朵,正把蓝天擦拭的一碧如洗,让天蓝得那么晶莹。接着又深深地把头埋在了花香里。
不一会儿,篮子就满了。我捧了满怀的槐香,整个人仿佛浸泡在这香气里。抱着篮子,在回家的路上回头凝望着,那星星点点的槐花氤氲着馥郁的香气,也氤氲着家乡的气息。
回到家,我帮妈妈把篮子放在土墙一隅,香味飘散在整个小院里,缭绕着,弥漫着,外婆总会嗅着这香味笑意盈盈地迎上来,要给我们做槐花饼吃。
黄昏的时候,村子的上空飘着淡蓝的炊烟,混合了槐花的清香和槐花饼的香甜。不久,妈妈就端上了一盘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槐花饼,那清香在嘴里弥漫,连被槐花的清香指染了的舌头,都想卷着这香气一起咽下。
如今,姥姥也把家搬到了城市里,几年不再有着如此香甜的感受了,也几年没有被这槐香缭绕着过了,真到是不明白了,到底是着钢筋水泥的先进城市好呢,还是那古朴的、带着芬芳的泥土气息的乡下略胜一筹呢?对于我这个“性本爱丘山”的人来说,倒是更喜欢农村一些。
槐香幽幽,怀乡悠悠……
涂洁老师点评:本文的题目颇有特色,用谐音双关的手法,把“槐香” 和“怀乡”紧密相连。文章朴实、清新,富有乡土气息。
王大绩老师点评:对槐花细致的体察,对采摘入微的描摹,传递着乡土的纯朴气息。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似乎长得都一样,淡淡的香气却直透肺腑;妈妈采摘槐花的过程简单而单调,槐花饼的香气却由舌尖沁入心灵。相信这淳朴的幽幽槐香,会是我们宁静平和心性的底气,氤氲终生。
小编点评:这篇文章的内容朴实,小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采摘的过程和品尝收获的甜蜜,但语言并不朴实,简单中透着一股香气。有读者说题记不好,那我们来分析一下。题记中的“星星点点”原本有两种不同的解释:一是形容多而分散;二是形容少许或细碎。在这篇文章中,小编觉得两种皆可,这与首段的“漫山遍野的槐花”相呼应,又与最后的“没有被这槐香缭绕着”相照应,而且题记整句话又紧扣着题目,内容简单明了,这些都可以说是这个题记的亮点。如若在后面加上一点什么,反而会显得累赘。最后的两个段落既点明了主旨,又升华了主旨,把简单的思乡之情上升为对城市化的一种质问。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大家写作记叙文的一个参考。
还能输入140字
发表
hexiaozhenzhen2013-02-14 18:10:27
zhangyongzhe2013-02-14 15:32:47